《“體育強國”大家談》:發(fā)展學校體育,如何巧借“外力”
人民網(wǎng)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楊磊)今年1月,北京市發(fā)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及《北京市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以下簡稱《二十條》),對切實加強中小學體育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
《行動方案》及《二十條》中指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學校體育,進一步激發(fā)社會力量參與學校體育發(fā)展的活力。如何發(fā)揮社會力量的巨大潛力,挖掘體育教育價值,讓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形成有機整體,切實提高青少年身體健康,建設體育強國?近日,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原校長鐘秉樞,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蘆詠莉,中國籃協(xié)理事、北京優(yōu)肯國際籃球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兼CEO丁仁海,做客《“體育強國”大家談》系列圓桌,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鐘秉樞表示,體育最顯著的特點是競賽,而體教融合背景下的競賽重構,為社會力量介入學校體育培養(yǎng)體育人才提供了機會。他說:“在大方向上,體教融合系列文件中提出,要把教育部、體育總局主辦的青少年系列賽事以及社會組織俱樂部賽事進行有機融合,整合為以學校為主體的賽事,實現(xiàn)平時班級比賽、周末同城比賽、假期全國比賽,這套賽事體系的構建一定需要社會力量參與。”
“有了賽事體系,就一定會有課余訓練和校外訓練,就需要教練員的投入和訓練機構的介入,也為社會力量參與學校體育提供了機會?!辩姳鼧姓f,“而且,未來的學生賽事一定是以學校的名義來參與的?,F(xiàn)在足球改革提出俱樂部的地域化和名稱非企業(yè)化,所以未來進入學校的社會機構、俱樂部一定要以學校的名稱為主,自己做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p>
鐘秉樞還認為,未來社會機構還可以參與青少年后備人才管理和學校體育運動場所的運營工作。“未來,我們要構建從小學到大學的青少年人才培養(yǎng)體系,而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后,就可以為不同的學校尋找符合要求的生源。簡單的說,就是以后學生轉學、轉校,類似于運動員轉會,但是一定要專業(yè)的人員、機構來進行管理?!辩姳鼧姓f,“社會組織承接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服務、運營管理,會進一步提升學校場地的有效使用率,同時提供專業(yè)化的服務,減輕學校所承擔的學校場地設施開放、學生訓練、運動損傷等意外風險。”
蘆詠莉則認為,落實體教融合,實現(xiàn)社會力量參與學校體育,必須要有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門牽頭,“社會資源是供給方,學校是需求方,兩方之間如何對接,形成真正的有效的融合,需要有統(tǒng)籌和監(jiān)管的機構和機制。”
丁仁海表示,要實現(xiàn)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的融合,還有許多具體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如果社會機構進入學校,提供培訓的教師是由誰來培訓?是政府統(tǒng)一培訓還是每個機構自己培訓?第二,對于社會機構一定要有評價機制,否則很難持續(xù)。”
鐘秉樞說:“從體教融合、融為一體的角度來思考,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本來就是一體的,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不可能從中分離出來。特別是學校體育,孩子運動訓練的過程也是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不可能脫離開育人的范圍。所以,我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學生。從這點來說,社會組織、社會力量融入學校體育的時候,也需要圍繞著立德樹人育人的目標來提供服務。”
責任編輯:劉東麗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bhlin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