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菊科植物茵陳蒿 Artemisia capillaria Waldstein et Kitaibel 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采割,除去雜質及老莖,曬干。
半灌木狀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主根木質。常有細的營養(yǎng)枝,枝上密生葉。莖單生,高40~130cm或更高,紅褐色或褐色,有縱棱,上部分枝多;莖、枝幼時被灰白色或灰黃色絹質柔毛,后漸脫落?;~、莖下部與營養(yǎng)枝葉近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裂片2~3(~4)枚,小裂片狹線形或狹線狀披針形,兩面被灰白色絹質柔毛,具長柄;中部葉寬卵形,(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小裂片狹線形或絲線形,近無柄;上部葉與苞片葉3~5全裂。頭狀花序卵球形,多數(shù)集成圓錐狀;總苞片外列較小,內列中央較厚;花淡綠色,外層雌花6~10朵能育;中部兩性花3~7朵,不孕育。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褐色無毛?;?、果期7~10月。
生于低海拔至2200m的路旁、林緣。
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具清利濕熱,利膽退黃之功。用于黃疸尿少,濕溫暑濕,濕瘡瘙癢。
地上部分含揮發(fā)油、萜類、苯乙炔、雙亞乙基類、苯氧基色原酮類、黃酮類等。具有利膽、保肝、解熱鎮(zhèn)痛、消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腫瘤等作用。
本種始載于《神農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收載于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是較好的清熱利濕藥。但其藥效與其采收季節(jié)有很大關系,故有“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采來當柴燒”的諺語。因此要注意采收季節(jié)。
責任編輯:葉子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下一篇: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